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他山之石

吉林白山:创新监督方式根治“不适应症”

来源: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:2014年11月07日

围绕转职能、转方式、转作风,吉林省白山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,在“转”字上狠下功夫,将纪检监察机关实实在在从“包治百病”的繁杂事物中拖拽出来,集中精力抓好主业,一门心思“术业专攻”。

 

  明确自身职责“种好责任田”

 

 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纪检监察机关职能越位、错位、缺位等问题,踏实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”,市纪检监察机关集中清理出参与议事协调机构128个,取消或退出115个,把不该管、管不了、管不好的交给主责部门,纪检监察机关专司监督执纪问责。

  突出主业,上下联动。靖宇县纪委认真厘清职责定位,撤销了5个内设机构,整合派驻机构和纪委内设职能科室资源,攥紧“拳头”,形成合力。市地税局改变纪检监察干部既当“战斗员”,又当“督战员”的状况,强化对行政执法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“再检查”和“再监督”。江源区成立了反腐败查办案件协调领导小组,建立“联席会议制度”和“信息通报交流制度”,协调解决办案中的重大疑难问题。

  从“包打天下”向“主业强化”的转变带来了显著成效。近两年来,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835起,结案832起,给予党政纪处分748人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98起,处理122人,给予党政纪处分43人。

 

  创新监督方式根治“不适应症”

 

  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认为,“三转”后,很多工作不参与、不牵头了,觉得大权旁落、不受重视,表现为不愿转、不想转、不主动转;个别地方党委政府,觉得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有力度,希望多挑重担、打头阵,表现为不支持转。针对这些“不适应症”,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创新作为“三转”的灵魂,依靠创新组织制度、改进方式方法,根治“不适应症”。

  启动“权力入笼”工程。市纪委监察局从重点领域、重点部门、重点岗位入手,建章立制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。今年,组织30个重点部门逐一在公开媒体上公布“权力清单”,加大监督力度和透明度。抚松县纪委还研发了“1+X”电子监控系统,将全县各单位核心和关键权力名称、运行状况、监督制约制度等全部录入该系统,严防腐败。

 

  建立“诺廉、述廉、评廉、考廉、督廉”五位一体廉政监督体系,形成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体化、系统化监督格局。浑江区和临江市探索建立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“网格化”监督模式,将社会管理“网格化”服务平台系统与各级纪委监察局投诉举报平台对接,实现对党员干部24小时无空白的监督。

开展“电视听政”活动,将“四风问题”公开亮相,接受监督。实施“关爱教育”工程,将监督关口前移,对党员干部出现错误苗头的,及时“咬耳朵”、“扯袖子”,早发现、早提醒。搭建网络监督新平台,“白山纪检监察网”自今年2月改版以来,“曝光台”先后通报42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、8起违反机关工作纪律问题、6起侵害农民权益和截留套取涉农惠农专项资金典型案件、6起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案件。

 

转变作风严防“灯下黑”

 

  打铁还需自身硬,正人必须先正己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网络、微信、微博、QQ群等为平台,以“十条禁令”为制约,将监督执纪权“入笼”,强化自身建设,严防“灯下黑”。

  市纪委、监察局重点解决暮气、躁气、骄气的“三气”问题及全局观念不强、服务发展不够、联系群众不紧、责任担当不够和素质能力不足的“五不”问题。先后开展了“心系群众、执纪为民”专题大讨论活动、“五个一”民情大走访活动。抚松县纪检监察机关以“万名干部进万家”活动为契机,组织36名委局机关干部包保78名帮扶对象,通过深入基层,听民声、解民忧、化民怨,为基层群众解决各类问题37件。

  同时,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开辟网上学习园地、开办纪检监察夜校、组织专题研讨等活动,促进干部提神、提速、提效、提质。市纪委监察局还广泛开展读书活动,创办“白山纪检监察大讲堂”,定期邀请专家教授、知名学者为委局机关干部讲授党的理论政策等。